2023年9月20-26日,由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下简称“上研院”)联合主办的双城+2023“探索中美关系多元视角”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双城+2023”)顺利举行。来自斯坦福大学、美国进步中心(CAP)、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全球发展中心(CGD)、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圣母大学、蒙大拿大学、策纬咨询公司、北美帕雷咨询公司、艾森特数据(Exante Data)、Taejae未来共识研究院、Tucker Arensberg, P.C.、Vybes、PROCUS Inc.等16位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智库和咨询机构工作的中青年代表,加上一起随行交流的上研院和中美中心的青年学生和学者,20余人组成了文化多元、行业多样、视角多维的世界性代表团,从世界各地飞抵上海,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双城+2023”之旅。代表团中绝大部分都是中美中心校友,他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有的已经阔别中心超过20年,有的毕业十几年,还有两位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未能到南京线下上课的校友。这次双城+活动,使他们获得了难得的回中国看看、回中美中心看看的机会。非中心校友的团员,有的从未来过中国。在活动密集的七天中,代表团成员们走进中国的人大和政府部门、智库、高校、企业、媒体、乡村、民间团体和艺术机构,近距离了解2023年的中国,以多元视角共话中美关系和全球合作。
启程
2023年9月20日晚,“双城+2023”活动在上海启程。启动仪式由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主持,上研院院长陈东晓致欢迎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福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王汉(Scott Walker)以及中美中心美方主任魏亚当(Adam Webb)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欢迎代表团成员开启此次中国之旅,通过参观走访开拓视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或重新建立起人与人(people to people)的联系。
从丛主任主持仪式
陈东晓院长致欢迎辞
孔福安主任致辞
王汉总领事致辞
魏亚当主任致辞
代表团合影
上海站
9月21日上午,代表团参访了位于人民大道200号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上海市人大”)。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红主持活动,并向代表团全面介绍了人大的主要职能和日常工作情况。代表团参观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并座谈。相关专门委员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参加座谈并介绍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无障碍设施及体育发展的立法案例,生动展示了在立法过程中,人大代表主动听取群众、企业、相关机构等各方意见,全过程体现民意的真实故事和实际效果。
代表团在上海市人大合影
上海市人大座谈会现场
21日下午,代表团参访同济大学并举办中美青年学者交流座谈会。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殷文和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钟振明分别主持欢迎式和座谈会。座谈会上,代表团与来自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和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学者畅所欲言,就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中美人文交流、知识产权、中国公共政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
代表团于座谈会结束后在同济大学合影留念
9月22日下午,代表团参加由上研院举办的圆桌讨论会——“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历史、当下及未来”。上研院院长陈东晓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上研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主持会议。会议还邀请了来自中美中心、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世界健康基金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望华资本、南通美能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嘉宾参会并发言。其中,望华资本创始人兼总裁戚克栴、南通美能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建军、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海首席代表许子兰、上研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所长鲁传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腾安华(Anton Harder)等嘉宾均为中美中心校友,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美方校长史儒宝(Robert Shields)曾任中美中心职业发展顾问。嘉宾们与代表团成员围绕中美青年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人文交流的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史儒宝作主题发言
鲁传颖校友作主题发言
许子兰校友作主题发言
戚克栴校友作主题发言
腾安华校友作主题发言
王建军校友作主题发言
9月22日下午,代表团前往上海纽约大学(以下简称“上纽大”)前滩校区参观访问,受到上纽大校长童世骏、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Jeffrey S. Lehman)、副校长丁树哲、教务长衞周安 (Joanna Waley-Cohen)的热情接待。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实践副教授、社会科学本科培养负责人雷爱华(Ivan Rasmussen)主持座谈会,上纽大中外教师和学生二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代表团参观校园后与上纽大师生就学生职业发展、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双方一致认为教育合作在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团参观上纽大校园
交流会现场
代表团成员与上纽大师生代表互换礼物
代表团成员与上纽大师生合影
在上海,代表团还参访了澎湃新闻,了解澎湃新闻和“第六声”(Sixth Tone)的基本情况,并调研了媒体运营机制、新闻选题策划、中国民间对西方国家态度等一系列问题;走进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了解上海和中国的咖啡种植、咖啡烘焙、咖啡饮品以及星巴克咖啡文化的本土化。
参观澎湃新闻
参观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南京站
9月23日上午,代表团来到了“全国最美休闲村庄”——南京桦墅村。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代表团走访了桦墅村的周冲、圩东和桦东三个自然村,亲身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绿水青山的改变,也观察到山村有待发展的状况。在桦东村“桦墅学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郭未和中美中心副教授张海燕主持座谈,讨论乡村社会治理、乡村环境治理和可持续乡村等议题。代表团就人口流动、城镇化率、居民社会福利和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提问,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回应。
代表团成员在桦墅村实地走访参观
桦墅学堂座谈
9月24日上午,代表团在中美中心举行座谈会。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做开场致辞,她欢迎校友回家,也欢迎各位青年才俊来访中心。她表示,中美中心校友广泛活跃于世界舞台,中心的每一位师生、每一位校友,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着消弭或者减少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理解赤字”的努力,每一位成员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增进人文交流,是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的“行走的智库”。她希望,在目前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大家能利用这次“双城+”活动,一起走走看看、相互交流、观察思考,深入探索中美关系的多元视角。中美中心教师华涛、石斌、张海燕、艾大伟(David Arase)、周仁华(Joe Renouard)、包尔泰(Paul Armstrong-Taylor)分别主持主题讨论,中美中心美方主任魏亚当做论坛总结。代表团成员及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逯建等中外师生围绕中美关系、中美合作、双边政治、全球格局、全球治理等主题展开了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主要议题包括:(1)我们如何评估中美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和紧张关系;在不同的领域或维度中,有哪些利益、假定或价值观在影响着中美关系,例如,在贸易和投资、先进技术、安全、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在各领域中,情况都会有所差别,但为什么这些因素会起到不同的影响;当两国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双边关系时,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还是互不相关的;在这个多维度的中美关系格局中,国家、社会和私人行为者各自的角色是什么。(2)近年来,中美精英人群对中美关系问题的普遍关注点和理解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或者各自是否有根本的连续性;“接触”和“脱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同一行为体的战略转变,或者是相关行为体本身的转变;在根本利益和价值观方面,中美精英及相应社会有多大程度的共同点和冲突;美国有影响力的各种群体愿意与哪种形态的中国共存;中国有影响力的不同群体愿意与哪种形态的美国共存;我们如何评估大国冲突、权力转移和“大交易”等范式。(3)中美之外的更广泛的全球格局如何影响中美关系;中美是否在争夺对第三国的影响力;双方(G2)的相对权力是否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发展而下降;其他国家在中美关系中拥有什么样的主体性和利益;现在和未来几十年中,双边现实政治与更广泛的全球治理如何相互作用。
代表团在中美中心举行座谈会
中美中心六位中方及国际教授主持座谈会
代表团成员“回到”南京后也参加了由中美中心学生组织、延续中心一贯传统的“欢乐时光”(Happy Hour),重温在中美中心学习生活的日常点滴;在午夜自发重游南京城,回味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应邀前往德基艺术博物馆,体验跨越文化和时代边界、融合技术和艺术美感的艺术展。
中美中心“欢乐时光”(Happy Hour)
代表团成员重聚中美中心
北京站
2023年9月25日下午,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以下简称“战略中心”)举办的圆桌讨论会——“中美关系:青年一代的观点”。战略中心主任达巍主持会议,上研院院长陈东晓、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中美中心美方副主任柯俊翰(John Urban)、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等出席会议。双方就中美青年一代的观点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及特朗普、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中美人文交流和青年交流的主要障碍及其改善对策、国际秩序和冲突、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关系、高科技与安全等议题进行交流。
代表团在清华战略中心门前合影
清华战略中心达巍教授致辞
上研院陈东晓院长发言
代表团成员在圆桌讨论会上发言
代表团成员在圆桌讨论会上发言
9月26日上午,代表团到访中国外交部,并与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邱文星进行座谈交流。上研院院长陈东晓、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中美中心美方副主任柯俊翰等出席座谈。邱文星向代表团简要介绍了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中国传统“和”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并与到访成员互动交流,逐一回答了代表团成员所提出的问题,涉及中美高科技竞争、气候变化、禁毒合作、文化异同、海洋争端、首脑外交等诸多方面。
邱文星副司长致辞
代表团成员在外交部进行交流
当日,代表团还参访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以下简称“外交学会”)并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外交学会美大部副主任雒春建主持,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致辞,上研院院长陈东晓、中美中心中方主任从丛、中美中心美方副主任柯俊翰等出席会议。代表团成员向崔天凯大使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背景,并就中美关系各相关领域问题进行提问,崔大使询问了代表团成员的参访感受,和代表团成员分享了他访美和驻美的经历,并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双方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互动。
团员们在外交学会门前合影
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发言
崔天凯大使与团员们亲切交流
在北京,代表团还参访了诺华运营(中国)昌平工厂。中美中心与诺华早有渊源,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Daniel Brindle)正是中美中心1992级证书班的校友。诺华中国高级副总裁陈小晶女士和诺华运营(中国)昌平工厂负责人邬伟(Uwe Muellers)先生为代表团介绍了诺华运营(中国)昌平工厂的发展概况,与代表团成员讨论了全球供应链、南方国家药品推广、机器人生产线、新药研发等具体问题。在坦率的交流中,代表团对诺华运营(中国)昌平工厂以及外资企业、国际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诺华中国高级副总裁陈小晶介绍
昌平工厂负责人邬伟发言
代表团参访诺华运营工厂
代表团还参观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798艺术区,体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展览文化。值得一提的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UCCA集团CEO田霏宇(Philip Tinari)也曾于1999年在南京大学交换学习。
代表团参观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结语
“双城+2023”的旅程圆满结束,跨国界和跨领域的交流也产生了新的纽带,中美中心校友作为中美中心共同体和大家庭的成员,一直秉持“人与人交流”的初心,肩负着促进不同文明互信互谅、融合贯通、消弭或减少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理解赤字”的使命,践行着中美中心“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和“共学习”、“共生活”、“共成长”、“共发展”的育人理念。未来,中心将于上研院进一步合作,将以后年度的“双城+”活动纳入更多的城市和乡村,邀请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领袖和学界代表来观察体验真实的中国,在面对面、人与人的交流中联结未来,为人类福祉和世界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以及全球合作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花絮
文字:刘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