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职业分享——那些课本没教我们的职场考题

时间:2019-04-19浏览:263设置

(作者赵利缘是中心2014-2015级的校友,从事能源领域分析工作。本文从沟通、写作和定量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职场的一些必备技能。这三项技能都涉及到了工作成果的输出。有效输出结果,我们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然而职场对员工的要求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不一样。毕业生不仅面对着从学生时代接收知识到工作场所输出技能的转变,而且还面临着不曾间断的绩效评估“考试”。什么是核心的职场“考题”,怎样提升相应的技能?本文用我在行业研究的经验教训,从沟通、写作和定量分析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1.沟通表达要主动而灵活    

和领导汇报要积极,有所准备,表达清晰,带着备选方案请求支持。 积极主动是为了让领导放心,让他们知道布置给我们的任务进度良好。如果有困难第一时间汇报。领导通常很忙,所以汇报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清晰地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并陈述利弊,请领导支持我们的选择。领导作出指示后一定要反复确认自己明白了领导的要求。    

和同事沟通要主动。 首先,对需要帮助的同事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而自己需要求助的时候要勇敢提出来。其次,主动向同事寻求对我们工作的反馈意见。这有利于我们进步,把已经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及早或提前解决。    

沟通方式要因人、因情境来灵活调整,选择表达效果较好的方式。 我曾经多用书面报告给同事们提供行业动态分析,而很多人没时间看。后来我把部分话题改用演讲加问答的形式分享,大家的参与度和我分析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此外,口头和书面的方式也可以结合进行,比如先开会讨论,后记录下达成一致的事项以供查阅。   

    

2.写文章时刻把读者挂心上    

商务报告要回答读者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他们要看这篇文章? 网络上微信上免费的资讯很多,我们写的报告解决了哪些困惑读者的问题,所以值得他们花时间去阅读?这不仅要求我们对读者所在机构和团队的工作目标有了解,而且还要在文章中把这种联系指明。比方说,给政策制定者准备的报告落点是政策建议;券商的报告给投资人看,所以最终要推荐股票。   

除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外,我们还应该让读者轻松掌握报告的逻辑。我推荐大家阅读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作者明托强调写作应该按照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地展开,即按照先结论后具体论点的表达顺序。这有利于让忙碌的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报告的最核心内容。英文写作中段落间和句子间的连接词会帮助读者理解报告推进的逻辑。再深刻的思想,如果让领导和客户费力去寻找行文的逻辑,也会变得黯淡无光。   

写作应该注重细节。 原因很简单:连拼写都有错误的作品,读者怎么能相信论点是确凿的?注重细节的最基本要求是尽量消除错别字(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自己仔细检查过后,可以请同事和朋友帮忙校对。对细节的关注还包括确认引用的数字和论据准确无误,最好可以查到原始数据源进行核实。   

   

3.和数字做朋友     

对数字保持敏感性。 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每天和数字打交道,但使用数字会增强我们话语的说服力。例如,在简历中写出我们做过项目的资金规模可以帮助雇主了解我们创造价值的能力。想要提高敏感性,首先加强对基础数据的记忆。公司的营业收入是什么规模?在市场上占多大份额?过去三年净利润的增长率是多少?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在与客户和同事的交流中,这些技能都有助于体现我们工作的专业性。   

掌握建模的思想。 建模是一种思维方式:面对未知的问题,用已有的历史数据、合理的假设和一定的逻辑估算出未来的趋势。一个简单的例子:估算中国人一年要吃多少个鸡蛋?这可以通过估算人口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对鸡蛋消费量差别的假设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这种思想可以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操中,Excel等软件可以帮我们把建模的过程系统化、可追踪化、可视化,方便他人阅读。

  


返回原图
/